魏新:夜騎開封暫停,青春何往?
一切似乎都已步入尾聲,這個階段早該結束,卻因為一種特殊的氣氛而持續(xù)。
在早期的日子里,有一個鄭州的大學生因為對開封的灌湯包念念不忘,選擇騎上共享單車,穿越三小時多的路程抵達開封。這個小小的行動很快成了大家眼中的熱點。而后,這個舉動如同一顆石子投入了湖面,引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效仿,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開始加入其中,每天“夜騎開封”的隊伍浩浩蕩蕩,場面壯觀至極。據(jù)傳言,上次開封出現(xiàn)如此多人潮的景象,還是在金兀術率軍攻城之時。
起初,我對此感到有些不解。我以為如今的大學生是出于勤儉節(jié)約的目的,為了省下一張車票錢,才選擇騎行這樣的方式。在我高中時期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冒著小雪從曹縣騎自行車到菏澤。然而后來,當我仔細閱讀了評論區(qū)的留言后,才明白這“夜騎開封”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時尚的標志,甚至成為了青春的代名詞。最火的一句話是:“如果每天只是拿著手機上網(wǎng),做著八十歲之后都能做的事情,那青春還有什么意義呢?”
這句話在我心中產生了強烈的疑問。確實,像騎行川藏線、國境線、胡煥庸線這樣的路線確實需要毅力和勇氣。但鄭州到開封的五十多公里路程對于會騎自行車的人來說毫無挑戰(zhàn)性。即使是八十歲的老人,只要腿腳利索也未必不能騎行至此。因此,用騎行開封來標榜青春似乎顯得有些脆弱。
我堅信現(xiàn)在的大學生并不會每天只沉溺于手機和網(wǎng)絡。大學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除了學習知識外,還有許多其他值得去做的事情。然而,“夜騎開封”的現(xiàn)象卻給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去維護秩序。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騎行者占用機動車道,給市民的正常通勤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在高峰時段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達。大量的共享單車在開封“泛濫成災”,占據(jù)了多處路面,給共享單車的調配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據(jù)鄭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在鄭高等院校眾多,在校生人數(shù)高達一百七十五萬余人。只要其中一小部分學生參與騎行活動,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數(shù)字。這表明青春沒有明確的售價,但社會卻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我認為“夜騎開封”被叫停是正常且正確的決定。然而,“夜騎開封”這一現(xiàn)象級事件仍然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新媒體和自媒體對待這一事件的態(tài)度。他們一直在鼓勵甚至誘導和慫恿學生參與其中。他們用“青春具象化了”、“不設限的腳下”等詞匯來形容這一現(xiàn)象。甚至有人聲稱這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然而這種一味的稱贊和褒揚只是為了追求流量而已。
此外,開封景區(qū)向大學生免門票的政策也需要更加慎重考慮。各地的文旅部門都渴望通過熱點來吸引游客但過度依賴熱點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出現(xiàn)。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能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解和關懷還需要關注和引導。他們經歷了多年的學習和壓力在進入大學后仍然面臨很多挑戰(zhàn)和問題許多大學生因此心理出現(xiàn)問題甚至發(fā)生不幸事件。
讓當代大學生找到疏解情緒的出口減輕壓力的方式以及增強快樂感的辦法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考。從這個角度來看“夜騎開封”或許不是最差的選擇但當這個活動被叫停時我們需要給他們指明新的方向讓他們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詩和遠方將青春安放得更有意義。
如同《水滸傳》中林沖夜奔的故事一樣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們的挑戰(zhàn)和困境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靈上的。《水滸傳》中林沖逃離的是現(xiàn)實的困境而大學生們夜騎的則是尋找心靈的寄托和方向我一直認為我們需要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指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面對挑戰(zhàn)走出困境。
感謝大家的閱讀和轉發(fā)也希望大家能將我的公眾號加星標置頂這樣你們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文章了謝謝大家!